[国产网曝门事件在线视频]立体派室内设计
2022-12-01
国产网曝门事件在线视频
大家好今天来介绍的问题,国产网曝门事件在线视频 ,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名词解释: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派、抽象派美术、波普艺术、新达达派。
野兽派 :
野兽派也叫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表现派:
表现派是二十世纪初叶兴起于德国的艺术运动。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D·狄德罗在《关于演员的是非谈》 表现派
一文中,谈到演员表演时,主张刻苦钻研人物性格,创造“理想典范”,在每次公演时,演员应准确地像一面镜子那样把这典范形象真实地重现在舞台上。他反对演员只凭天赋和敏感,主张冷静和判断力,依靠对四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现象进行勤勉的观察,并用心模仿自然。19世纪法国演员哥格兰继承并发展了狄德罗的观点,在《演员的双重人格》一文中提出了“两个自我”论,认为第一自我的演员始终冷静地随心所欲地控制着自己的创造物第二自我,不论角色应如何激动,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不为所动”,不能让角色“拐跑”。他认为第一自我是扮演者,是灵魂;第二自我是工具,是声音和肉体。因此他主张演员要把工具锻炼得像雕塑家手里的一堆柔软的粘土,可以让扮演者随心所欲地捏成各种形状。他非常强调演员创造人物性格,要求演员钻研剧本,理解角色,不仅外形相似,还要像角色那样“走路、谈话、倾听”,用属于角色的“那种脑筋来思想”。他的名言是“艺术不是‘合一’,而是‘表现’!”因而被称为表现派。
立体派:
立体派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马蒂斯批评勃拉克的画是在描绘立方体.评论家L.活塞列斯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引用此话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
未来派:
未来派(Futurism),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奈缔(Filippo Tomasso Marinetti)作为一个运动而提出和组织的。他在1909年整个一年中,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宣言,这个宣言以浮夸的文辞宣告过去艺术(过去派)的终点和未来艺术(未来派)的诞生。未来派的理论反映了一群意大利的年轻美术家要求创新的意图。他们不满足意大利文艺在19世纪停滞不前、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的状况,希望本民族的文艺跟上前进的步伐。他们的艺术追求,也确实受到工业和科技革命鼓舞的一面。但是,未来主义又是在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出现的,它既多少反映了意大利民族自我觉醒和自我奋起的精神,又反映了这个民族在历史转折时期傍徨、不稳定、虚无和偏激的弱点。
达达派: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关于“达达”一词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有一些人则认为它来自罗马尼亚艺术家查拉和詹可频繁使用的口头语“da, da”,在罗马尼亚语中意为“是的,是的”。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1916年,一群艺术家在苏黎世集会,准备为他们的组织取个名字。他们随便翻开一本法德词典,任意选择了一个词,就是“dada”。在法语中,“达达”一词意为儿童玩耍用的摇木马。 因此,这场运动就被命名为“达达主义”,以昭显其随意性,而非一场一般意义上的“文艺运动”。
超现实主义派:
超现实主义是指人们在室内设计中追求并体现超现实的艺术再现。通过调动所有的设计手段,力求在有限的设计空间中创造出所谓的“无限空间”,体现出设计师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中,渴望虚幻空间成为寄托自身困惑的载体。在超现实主义的室内空间中,注重奇特的造型、浓重的色彩和变幻莫测的灯光效果,突出其流动的线条以及抽象的装饰图案的艺术效果。
抽象派美术: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即抽象艺术、抽象表现派、抽象主义、抽象派,又称纽约画派(The New York School)或行动画派(Action Painting),一般被了解为一种非直接描绘自然世界的艺术,反而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是二次大战前的艺术运动,受超现实主义及继承苏俄构成主义的影响。20世纪初期,抽象艺术主要是指表达自然世界的艺术,譬如立体主义和未来派艺术。虽然夺取某事它不变的内在质量而不是由仿效它的外在表现。抽象派被定义为没有比喻现实参考的艺术。更广阔的定义是以简化但又可以保留原始自然的方式来描述真实题材。Joan Miro的抽象画是这个更宽的定义一个好例子。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新达达派:
新达达(New Dada),现代艺术流派。新达达追求的目标是在日常生活的意外现象或状况与人们因此产生的直接反应之间,做一个批判性的分析。凡能表现艺术家思想的一切材料、环境和行为,画家都可以拿来使用。因此,新达达与大众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等都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具有不同面目的新达达,可说都渊于杜尚的观念。新达达的萌芽可追溯到50年代。到1960一1977年间成为西方各国美术家共同的实验领域。达达艺术可以说是对日常物体做物理性的探讨,而新达达除继承其手法以外,则对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精神分析和哲学性的探讨。杜尚1962年在一封信里写道:“新达达也就是有些人所说的新写实主义、波普艺术、集合艺术等,是达达的余灰复燃而成的。我使用现成品是想侮辱传统的美学,可是新达达却干脆接纳现成品,并发现其中之美。”达达是以怀疑和破坏起家的,并没有建设性的艺术创造,而新达达则想用能表达艺术家思想的视、听、味、嗅、行为等作为媒介来创造新的艺术,这是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摘 要:分析了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从室内环境的功能、空间、色彩、装饰风格等探讨了室内设计与人的心理关
系,指出室内设计与人的心理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人与环境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
文前言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
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
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
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
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
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
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1 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1.1 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
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需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
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通
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
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
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
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1.2 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
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
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
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
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
1.3 依托的安全感
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
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依托”物体。
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
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
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
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1.4 从众与趋光心理
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
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
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
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
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
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向较明
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的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
1.5 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
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
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
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尖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
变化的心理感受。
2 室内设计与人的心理关系
2.1 室内功能与人的心理
在室内设计中,室内功能居主导地位,室内环境首先要满足
功能的需要。既要满足物质功能的需要,又要满足精神功能的需
要,以调节人类情感,以及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创造适宜人类生存
的最佳环境。人类对物质功能的需要包括对实用空间最基本的
要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人对功能的要求不仅是人的物
理和生理要求,还存在着一种更高的心理要求,即精神功能的需
要,这种需要要求室内环境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2.2 室内空间与人的心理
从室内空间造型上考虑,室内空间形象则具有自身的规律性
和一定的几何构成原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们多喜欢有规
律、有秩序的几何形体。同时曲线形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他能
使人们心胸舒畅,超脱呆板的环境;而折线则给人以紧张、突兀、
忐忑不安之感。所以在室内设计中不能过分夸张不规则空间形
态,否则会使人产生不安和易于疲劳的效果。
另外,室内空间形态的不同对人产生的心理效应也各异。不
论是个体空间的形态还是群体空间的形态,比如棱柱式空间形
式,由于它的平面方向感很强,因此在人的心理上产生向外扩散的
感觉。又如序列空间的形式是将群体由低潮到高潮进行线性序列
处理、造成空间的层次感,它给人们以庄严肃穆、隆重的感觉。
2.3 室内色彩与人的心理
室内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是使人在心理上达到快感、均衡,
在视觉上产生美感,并且具有稳定性。不论空间大小,颜色可以
创造及改变格调。设计师要利用色彩的良性规律创造室内环境,
让人得到美的享受,产生积极的感受效果。在这一方面,巴黎四
季商业中心的色彩运用是相当成功的,设计师利用与四季有关的
各种色调变化,如外墙采用绿色幕墙,内部各层次色彩有明显变
化,使人感受到四季的风景变化;“拱廊大街”处理极具东方特点
的黑白二色;而在“虹的圆亭”中随着自动扶梯的上升,处理成虹
的七色光谱,在顶光照射下,出现人造彩虹的效果。从中可以看
出,室内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是相当重要的,这种影响是通过对
人的感知和行为方式来实现的,是符合知觉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
观点的。
2.4 室内装饰风格与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特征直接影响室内的装饰风格。年轻人喜欢明快、
现代感强的装饰风格;而中老年人则偏爱传统的或有大自然意蕴
的设计风格。其影响因素是:年轻人思维敏捷,富于开拓精神,容
易接受新事物,而中年人因有丰富的阅历和社会经验、更善于了
解事物的内涵,以及有不同程度的回归心理。这是年龄性格上的
心理差异决定了欣赏品味的不同,人格心理学将其解释为“反应
环境”。
室内风格有不同地域性,有其社会性的一面。由于各地区有
不同的民族传统心态和民俗人文,形成了各自的民族风格。中国
室内传统风格是中国传统礼教心理的反映,从梁柱结构到图腾纹
样所表现的风格均为一种端庄的气度和风华的文才,富有一种含
蓄、清雅的意境,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修养的集中体现,而欧
洲人则有他的传统心理,他们思想不受约束,形成了五花八门的
室内设计流派:现实派、立体派、结构派、简洁派等等,这是欧洲人
各种心态的体现。
以上两个方面说明:人类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不同变化,影响
到室内设计风格的不同,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科学的进步,
室内设计风格则要不断与之相适应。
2.5 室内声、光、热与人的心理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对室内人工环境的控制已成为现实,
室内设备的现代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并通
过这些感觉影响人的心理行为。如商店声响的控制直接关系到
工作人员和顾客的情绪和心理,商店内的脚步声、嘈杂声、包装声
等噪声,都会使人反感不愿留步。但如果降低噪声,并经常播放
一些轻音乐和有关产品的广告,则能使人心情愉快,提高营业员
的工作效率,促进顾客的购买欲望。
室内的光环境设计也要符合人在各种环境中的行为特点和
心理要求。如咖啡厅,光线要暗些、柔和些,避免炫光的存在,以
满足人谈心和休息的心理需求。舞厅则要求有多变的灯光,以满
足人们跳舞的气氛。
空调系统的诞生和革新保证了室内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弥补
了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程度的不足,使人们感到非常温馨、
非常惬意,使用者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声、光、热的控制对人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影响就越来越大,人类行为方式也进
行了革命。
3 结语
室内设计与人的心理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是
具有反馈作用的,是人与环境的交流与沟通,“人依靠自己的行为
接近环境,并通过对环境的觉察,从环境中得到有关行为意义的
信息,进而运用这一信息来决定行为方式。人们通过行为的实施
确定与环境的理想关系,或去适应环境”[2]。所以,人与环境是具
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参考文献:
[1] 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1996.
[2]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0.
[3] 陈 露.建筑环境心理与人居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
(5):82-83.
[4] 刘学华.当代环境与心理行为[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1.
装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其代表作品是
代表人物:让・杜南作为装饰艺术设计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善于采用立体派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简洁大气,具有创新性。
代表作品: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克赖斯勒大楼(Chrysler Building)与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其共同的特色是有着丰富的线条装饰与逐层退缩结构的轮廓。
除了这些举世闻名的建筑物外,在其它类型的建筑物,无论是私人或公共建筑、纪念性或地域性,都可以看见Art Deco的影响,如方盒状的公寓、巨型的发电厂与工厂、流线型且充满异国色彩的电影院、金字塔状的教堂等等。
装饰艺术运动的主要艺术特点:
Art Deco(装饰艺术运动)演变自十九世纪末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当时的Art Nouveau是资产阶级追求感性(如花草动物的形体)与异文化图案(如东方的书法与工艺品)的有机线条。
Art Deco则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
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等,并以明亮且对比的颜色来彩绘,例如亮丽的红色、吓人的粉红色、电器类的蓝色、警报器的黄色,到探戈的橘色、及带有金属味的金色、银白色以及古铜色等等。
同时,随着欧美帝国资本主义向外扩张,远东、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马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或图腾,也都成了Art Deco装饰的素材来源,如埃及古墓的陪葬品、非洲木雕、希腊建筑的古典柱式等等。
这种最早出现在法国博览会临时展示馆,看似既传统又创新的建筑风格,结合了钢骨与钢筋混凝土营建技术的发展,让象征着资本主义教堂的摩天大楼成为可能,并且于资本主义中心国家的大城市里得到了实践场域。
总之,Art Deco的装饰有下列几个主要的特征:
1、放射状的太阳光与喷泉形式:象征了新时代的黎明曙光。
2、摩天大楼退缩轮廓的线条:二十世纪的象征物。
3、速度、力量与飞行的象征物:交通运输上的新发展。
4、几何图形:象征了机械与科技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5、新女人的形体:透露了女人赢得了社会上的自由权利。
来源:--装饰艺术运动
艺术设计的流派
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产生受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建筑师A. W. Pugin等人的影响,参考了中世纪的行会制度。运动的时间大约从1859年至1910年。得名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Arts and Crafts Exhibition Society)。
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当时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方兴为艾,工艺美术运动意在抵抗这一趋势而重建手工艺的价值。主要成员是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察尔斯·马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iosh)、C·F·A·沃塞(Charles Francis Annesley Voysey)和拉菲尔前派(Pre-Raphaelite)等。由沃尔特·克兰(Walter Crane)和C·R·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传到美国。工艺美术运动是英国19世纪末最主要的艺术运动。并影响了接下来的设计史发展
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之初,位于大众文化最高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当时,它只是被简单地称为现代风格,就象洛可可风格在它那个时代的称呼一样。另一方面,很多小范围团体的互相聚集,稍微改良了当时矫饰的流行风格,形成20世纪现代主义的前奏。其中包括因时髦的先锋派期刊《青年》(Jugend)而得名的德国青年风格;维也纳的维也纳分离派运动,那里的高瞻远瞩的艺术家和设计师脱离主流的(一年一度在巴黎举行的)沙龙画展,而把风格一致的作品集合在一起展览。在意大利,用伦敦商店的橱窗为来源于工艺美术运动,又归于好的现代设计,命名为自由风格。其包括新艺术运动的商业外观,同时又保留了意大利重要特色标志。
这种风格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满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象是使传统的装饰充满了活力,表现形式也象是从植物生长出来新艺术运动中好的一面,是其考虑了完整的风格。这意味着它无论是在建筑风格、室内设计、家具和织物设计、器皿和艺术品、灯具等方面,都有了一个等级尺度。
新艺术运动发展的最高峰是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现代风格在各方面都获得了成功。在此后十年,新风格因为在最普通的大批量产品中迅速地普及,导致新艺术运动在大约1907年以后就开始被忽视。
Art Deco(装饰艺术)一辞起源于一九二五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 「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ecoratifs Industriels et Modernes」(现代工业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指的是两次大战期间,大约是一九二○年代至三○年代一种流行风格。此一风格不仅反映在建筑设计上,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美术与应用艺术的设计格调,如家俱、雕刻、衣服、珠宝与图案设计等等。
俄国构成主义
在俄罗斯,立体主义的绘画和雕塑的突破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1914年马利奈蒂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给未来主义讲演时做的宣言。另一部分来自于康定斯基所著的《论艺术的精神》,这本书写于1910年在德国完成,1912年部分翻译成俄文。俄罗斯艺术家就此完成了步入完全的非客观世界的所有前期准备。
室内设计资料集的室内设计资料集(2)
作者:张绮曼(编者),潘吾华(编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 (1999年12月1日) 丛书名: 室内设计丛书 精装: 69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112040884 条形码: 9787112040889 产品尺寸及重量: 28.6 x 21.8 x 3.8 cm ; 1.9 Kg 《室内设计资料集(2)(精)》汇集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多年来的教学成果,对现代室内环境中的装饰与陈设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从装饰与陈设艺术设计的风格、流派、意境创造、造型形式法则、材料工艺等众多方面入手展现了陈设艺术的方方面面。《室内设计资料集(2)(精)》收集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室内外陈设艺术设计素材并进行分析论证,作为编写此书的基础。此外,还着重介绍了那些对室内外环境艺术氛围创造产生巨大影响的陈设艺术设计,许多实例极具独创性。 《室内设计资料集(2)(精)》投入巨大、规模宏伟、艺术含量及技术含量均超过当前市场上其它室内装饰类图书,可谓空前绝后。《室内设计资料集(2)(精)》与已出版的《室内设计资料集》、《室内设计经典集》配套使用,成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大型系列工具书。 《室内设计资料集(2)(精)》兼顾专业及普及两个方面,适用性较广,可供室内、外环境设计专业、建筑设计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建筑、室内环境艺术专业及其他艺术类专业的设计、教学参考书。 室内陈设艺术综述 崭新的艺术设计领域——室内陈设艺术设计 1.室内陈设艺术美学概论 ●室内陈设艺术风格流派 西洋古典主义风格 中国传统风格 和风传统样式 伊斯兰传统样式 后现代主义派 后现代主义派·文脉 新古典主义派 光洁派·高技派 肌理派·立体派 色调派·白色派 风格派·田园派 混合派 未来派 超级平面美术 听觉空间 回归自然派 ●室内陈设艺术形式美 对比 和谐 对称 呼应 均衡 层次 延续·弯曲 节奏·倾斜 重复·景点 简洁 光雕·渐变 独特·景观 仿生 几何 色调 质感·丰富 ●室内陈设艺术图典 (1)室内陈设艺术要素 顶棚·西洋古典建筑天花绘画 ·意大利古典建筑天花装饰经典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手法,放射式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手法·悬垂式 门·浮雕装饰门 ·中国民居门式 装修与装饰少数民族建筑装饰 ·中国民间建筑与家具装饰配件 ·中国建筑彩画经典 ·日本现代建筑壁画·欧洲玻璃镶嵌画 ·壁炉装饰 ·墙面装饰 家具与陈设 ·西洋古典家具 ·意大利新式家具 ·特色家具 ·观赏家具 ·中国室内陈设 ·台上摆设 ·软环境 (2)室内陈设艺术饰件 绘画·古典绘画大师作品·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现代绘画大师作品·毕加索、梵高、蒙德里安 ·莱热、马蒂斯、康定斯基. ·卢梭、米罗、克利 ·塔皮埃斯、毕卡比亚等 ·中国敦煌壁画 ·中国民间杨柳青年画·门神木版画 ·日本现代佛教曼荼罗壁画·前田常作作品 ·中国现代装饰绘画·祝大年、丁绍光、乔十光 ·中国现代装饰绘画·日本纤维艺术作品 雕塑·现代雕塑大师作品·罗丹、摩尔、布鲁德尔 ·国外环境雕塑 ·非洲、澳洲的雕塑陈设艺术品 陶瓷·中国现代陶艺作品 ·日本陶艺 插花·日本插花 其它艺术品 ·抽象雕塑 ·挪威现代艺术装饰品 ·欧洲南希派玻璃艺术作品 (3)室内陈设艺术欣赏 意大利古典建筑室内陈设艺术经典·古典样式、东方情调 伊斯兰建筑装饰 印度佛教建筑装饰艺术 意大利古典建筑室内陈设艺术经典作品 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回归自然·石 ·回归自然·木 ·回归自然·竹 ·超级平面美术 ·室内景点 ·不同情趣的起居室 ·共享空间 ·橱窗 东京雅叙园酒店 新加坡马利连酒店 大师作品·麦金托什 ……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